研究指出,润滑剂的物理性质也会对药品产生重大影响,比如润滑剂表面状况、粒径尺寸、表面积的大小、结晶体的结构等,通过研磨、烘干、贮藏后的颗粒硬脂酸镁会使其原有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其润滑功能。
良好的颗粒硬脂酸镁具有低剪切力的层状结构,可与药物活性组分和其他辅料适当混合,为压实的粉末和模具壁之间提供润滑,防止粉末和模具之间粘连,颗粒硬脂酸镁比表面积越大,越容易在混合过程中均匀分布在颗粒表面,润滑性越好。在混合物和压片机一定的条件下,硬脂酸镁的比表面积越大得到的片剂抗张强度小,脆碎度高,溶出和崩解变慢。所以表面积被认为是药物级硬脂酸镁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。市场上颗粒硬脂酸镁比表面积在3~54m2/g之间,通常在5~20m2/g之间,比表面积不同归因于其不同的制备方式。脱气条件会影响硬脂酸镁比表面积值数据,硬脂酸镁比表面积随着脱气温度的提高而降低,脱气温度需控制好以防止颗粒硬脂酸镁烧结或熔化。
通常供应商将比表面积设定在上限是下限的两倍(例如:6~12m2/g)。虽然此范围内的变化可能不会影响所有产品,但可能会影响易过度润滑的产品,所以,颗粒硬脂酸镁的比表面积精 确测量至关重要。